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課程摘要(二.五)2024-12-25

復習貼身上引肘、用技八律、環拳化擒拿

王宗岳太極拳不能違反的用技八律(宗長文章)

 

王宗岳太極拳不能違反的用技八律

宗長 葉金山

王宗岳太極拳是內家大鬆大柔,「摔打拿踢」一體並用的柔術式綜合格鬥技法,為了提昇練技用技的技術,基本上宗岳門綜合出八個練技用技律則,讓宗岳門各位師兄們能夠有所依循,這八個律則是宗岳門練技用技時絕對不能違反的,只要違反就不能達到練技用技目標,也會偏離宗門的技擊宗風。

所以無論是兵器拳術,在練技或用技時,師兄們要隨時檢討自己的動作,有沒有符合以下八個律則,如果違背,就一定要當下改正,如此才能讓技術日益提昇。


第一律,不能違反「移位挫掀」。

從龍形到虎形以及從虎形到龍形的「移位、位移」,是移身出拳或出腳的前置攻擊動作,也是移重心到另一隻腳的閃避動作,更是一種在接勁時當下放鬆全身的接戰動作,所以是屬於倒手的第一個身體反應動作。

與「移位、位移」同時進行手臂「滾鑽爭裹」的「挫技」,加上掌隨肘走的鷹翻式「掀技」,無論是反推壓肘臂、反單雙手拿臂、反扣頸、反刀刺胸腹頭面、反刺拳勾拳、反抓肩袖、反搬腕截肘擒拿、........等各種接手技,都可以在第一時間完全鬆掉肩膀,並放鬆整隻手臂和全身來施展有效技術,「移位挫掀」宗岳門太極拳流派專有的倒手技法第一動作,必須絕對精熟,也必須做到完美。


第二律,不能違反「三式一線」。

接手引進時,要以「平行疊臂」的技術,和來力取平行,成一直線;轉換成落空時,一定要完全保持引進時敵人來勁的原直線,不可以改變敵勁的直線方向,以免不小心動到對手的力量。

最後倒手時出手回打,也是要和原來的引進和落空同一條直線,這就是宗岳門「引式、落式、出式」同一條線的「三式一線」轉接技術。這也就是拳論上說的:「轉接要一線串成。」

「三式一線」是宗岳門流派專屬的基本技法,其他傳統武術流派,絕對沒有這種技術承傳。「三式一線」的技術非常重要,一來可以讓摔打拿踢的攻守成一條線,攻守面會變得非常地「薄」,「薄」到像一條線一樣,這樣轉接速度會變得非常快對方不易在我轉接的中途反擊,而且我方會更容易切入或切出敵人內外門

「三式一線」另一個優點是完全不會動到對方的攻擊直線,由於對方的攻擊直線完全沒受到影響,在我「引式、落式、出式」的三個式子的轉接處,對方都還是以一條直線直直攻過來,這樣對方就會很安心地向他設定的目標發力,如此我們就很容易騙他的力量進我中軸落空,再以「貼竿深入」的各種技術貼身攻擊他。

其次是能夠「三式一線」,就不會隨便用拙力把對方力線左拉右扯,造成自己用到拙力,一般武術在接手時,大多是先往左或右帶成一條直線,隨後往右或左又帶成另外一條直線,接著出手回打又是用另外一條線,形成「引式、落式、出式」成為三條線的「三式三線」,或「三式二線」攻守;這樣的攻守面過寬,又要費力拉扯對方,轉接就不靈活不快速,如果對方速度快力量大,轉接處不但容易產生頂抗,更容易用拙力拉扯,絕對無法作到完全吞化。


第三律,不能違反「引入中軸」。

一般太極拳練推手,都喜歡把對手攔阻在有距離的身外,不等對手內勁貼近我身,就用半接半還的技術,把對方發出去。

王宗岳太極拳的「引進落空」,不是半接半還的技術,是全吞式技術,所以一定要能完全「引進」敵勁進入我身體中軸再落空,如果沒有真正引敵勁進入到自己身體的中軸再落空,而是以半接半還方式,把敵勁和招式攔阻在外,用技時容易生出頂抗力,不列為「引進落空」。

所以,無論我是站直或曲伸俯仰,或移身後退時,都要讓對方的勁深入到我的中軸再往後落空千萬不可以將對方的內勁攔阻在我身體中軸之外否則太極拳「摔打拿踢」的柔術招式將會有百分之九十以上不能使用,太極拳的招式會全部變成不能用的花法,也不必練了,所以拳論上說:「不能引進落空,不能四兩拔千斤」這句話是不能忘記的,而「引入中軸」,則是「引進」的重要指標。

王宗岳祖師說:「任他巨力來打我。」「任他打我」的能力,即是練技時能夠引進他人巨力來打自己軸心而後能落空,所形成的用技能力。


第四律,不能違反「見肉分槍」。

「引進」一定要「見肉分槍」式的引進,就是說「引進」時,不但不能將敵勁攔阻在外,更要能夠讓敵勁觸及己身或以補位方式以身體觸及敵人,以達到「見肉」的貼身接觸程度,才能以分掌技術分開,如果沒有觸及己身而「見肉」,一定沒有真的做到前面的「三式一線」和「引入中軸」;所有的戰技都要打折扣,其中百分之九十招式,將無法完美施展。


第五律,不能違反「掌隨肘繞」。

太極拳要像拳論所說:「以氣全吞而入於化。」敵人的力量要全部化去,不能化一半還一半,更不能全都不化直接還給對方;太極拳想要做到「以氣全吞而入於化」又能夠作出順勢回擊的倒手,只有一個技術能夠達成,那就是「掌隨肘走、掌隨肘繞、掌肘一條線」的「圓化」

「掌隨肘走、掌隨肘繞、掌肘一條線」的「圓化」技術,是宗岳門流派專有的技術,當前其它武術流派並沒有這個技法承傳記錄。

王宗岳太極拳的倒手,是全吞式倒手,是以「掌隨肘走」的鷹翻形「圓化」動作進行化解,也就是以「鷹翻式」化解,讓掌隨著肘的圓形動線而動,讓掌肘走同一條弧線,才能真正做到「全吞」而不是吞一半還一半。

如果像很多武術那樣,掌肘走兩條線,會在吞化的最後一段動手壓制到對方,就不能做出全吞式倒手,即使平日練習再鬆再柔,技擊時也會頂抗來力,這是因為掌不隨肘走,造成掌化不乾淨而頂抗,無法全吞,必然會成為剛柔技術。

所以倒手技術必須完全以柔術太極「掌隨肘走一條線,掌隨肘繞一條線」的「圓化」技術進行,不能用剛柔術的「掌肘二條線」技術進行,否則再苦練鬆柔,也只能練成剛柔術,而不能通往柔術之道。


第六律,不能違反「以氣全吞」。

雖然有了優良的「掌隨肘繞」宗門技術,但是如果「掌隨肘繞」施技不能完全,也就是心理上不肯確實「全吞」而缷化,還是會頂抗到來力,所以一定要有「以氣全吞」的律則來補足,否則徒有技術,卻喜歡以力打力,不按標準技術施展,也是無用。


第七律,不能違反「三角出擊」。

「三角形陷阱」,也是別的武術流派所沒有的宗岳門獨門技法。「三角形陷阱」,是戰鬥中無時無刻不存在的,一但這個陷阱破壞,就表示手已經離「」,不是動作太開肩,就是直角三角形不正確,其攻守威力也會大減,甚至會受制,所以在出擊時,一定要能夠先設好三角形陷阱,如此才能夠有效發揮戰力。


第八律,不能違反「多術變打」。

師門源流,講究每一手都必須具有「本手、缷化、拆招、變打」的「本缷拆變」一手四術,缺一不可,不能缷化的,不是真本手;不能拆招的,不是真本手;不能變打的,也不是真本手;不能同時具有「缷拆變」之術的,更不是真本手。所以每一個手法,一定要能夠變用於打,能夠變用於拿,能夠變用於摔,能夠變用於踢,能夠變用於掌拳等,種種挒打,肘打,靠打,膝貫,腳踢技術變化才行。

 

「用技八律」是王宗岳太極拳練用戰技時,必須絕對遵守的,只要違反了其中一個律則,技術就無法提昇到太極拳最高的技擊境界,所以在練技用技時,必須隨時用以上八個律則來檢視自己的技術。


移位挫掀,三式一線,引入中軸,見肉分槍,掌隨肘繞,以氣全呑,三角出擊,多術變打」等練技用技八律則,是王宗岳太極拳練技用技的判準,如果能夠遵循「用技八律」,就是柔術式的王宗岳太極拳,如果少了其中一律,其他七律也必定是錯誤的,也不能稱為內家柔術式王宗岳太極拳。

「用技八律」並非絕對只有八律,只是舉出練技用技時,比較重要比較容易出錯之律則,供師兄們有所遵循不致歧路亡羊而已,門內所授其他種種技法,也不能因「用技八律」而忽略。

希望師兄們能夠明白「用技八律」八者是一,是一非二,是道非一,既是道生太極,則不必過度拘泥於於言語外相,要能在練用堅持依法而行,才能永續宗風。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論太極拳不離中(宗長文章-不離環中)

論太極拳不離中

作者:宗岳門   葉金山     

王宗岳太極拳樁技總論(宗長文章-深層對樁-重拳深擊破硬樁-三角形陷阱-正力-擰轉翻筋轉骨-方樁圓樁-不可開肩-環-形要對)

王宗岳太極拳樁技總論
宗長 葉金山


王宗岳太極拳的「樁」有兩大類,一類是「靜樁」,另一類是「動樁」。「靜樁」是肢體靜止不動的靜態樁法,目的在調整肢體在靜止不動時的結構,讓身體的靜態結構能夠達到最強化的狀態,以作為「動樁」的基礎。「動樁」是肢體在運動時的動態樁法,目的在調整肢體在進行技擊運動時的結構,讓身體的動態結構能夠到達最強化的狀態,以利於轉變身形,用於摔打拿踢。

其本上「動樁」是由無數的「靜樁」所組成,也就是說「動樁」在每一個給定的停止點,就是「靜樁」。而「動樁」能夠給定的停止點是無數的,所以說「動樁」是由無數的「靜樁」所組成。而「動樁」發揮到摔打拿踢技擊動作的極致時,就是最正確的「勢架、拳架」。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上課摘要(十)-2024-11-20

 上翻肘 滾鑽入方 拉手貼耳 順勁自轉 鷹翻 推掌纏 

三大引落:上翻肘、中平肘、下壓肘。中平肘是基礎,上翻肘稍難、下壓肘稍易。上翻肘反方向就是砸拳,稍易練。下壓肘反方向是戳拳,練好難度稍高。砸拳變出帶掌,戳拳變出推、托、領掌。 

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上課摘要(九)-2024-11-13

方位 、肘椿、揉掌、採挒肘進環、氣抖功、指領、帶掌分合擊、轉身法、上翻肘拉手貼耳。

2024年11月6日 星期三

上課摘要(八)-2024-11-06

各種練功的功法,本身也是養生功法。上弧可以開胯暖丹田增強下肢血循,下弧磨背增強下肢肌力平衡和關節靈活性。中軸自轉甩手,可以放鬆上肢指向後隅、強化轉動時的平衡感,擰轉身軀按摩內臟,還可鬆胯開胯。

2024年10月30日 星期三

上課摘要(七)-2024-10-30

 外三合、無力技術、本卸拆變  

外三合中要首先練的是:肘與膝合,接著帶出肩與胯合,手與足合。外三合就是王宗岳祖師打手歌中說的:「上下相隨人難進。」

2024年10月23日 星期三

2024年10月16日 星期三

上課摘要(五)-2024-10-16

 關鍵字:五指大開龍爪掌坐腕、誘逼靜困、 上弧、下弧、磨背、撞拉轉發引落合出、環位精熟加轉身。 

2024年10月9日 星期三

上課摘要(四)-2024-1009

 扣擺步為外擺裡扣步。以練右腳為例,重心在左腳,右腳走順時鐘的0軌跡,由3點鐘方向走到9點鐘方向,往後勾弧靠近左腳,再由9點鐘到3點鐘,順弧稍往外離開左腳,右腳與左腳呈逆向平行,此時重心仍在左腳,上身順勢右轉略下蹲落胯圓襠。接著重心平移到右腳,然後左腳盪步裡扣。接著練左腳的外擺,移重心,右腳裡扣。依序左右練習。

後旋步,常常在摔法或閃避時和扣擺步搭配使用。可在扣擺步練習時偶爾搭配練習。右腳外擺,左腳盪步裡扣,可以接盪步後旋,再左腳裡扣。




宗岳太極都是出斜角環拳。環就是定位在四隅的圈。先確立四正方位,右手只能由東北和西南的斜角出。雖然分有推托帶領四個半環拳,但一開始要先走基本正環反環,確定方位,不可開肩。一開始雙手正力椿,左手不動當定位點,右手慢慢走正環,練習數次,再慢慢走反環。右手練熟了,換右手當定位點,練習左手。雙手都熟了,再雙手同時走環。但要時時確認自己的方位有沒有跑掉。練習時以環位的精確為第一要務,環位不精確的練很多次等於沒有練。

推鐘發勁,要依序做到移身百分百到前腳,確定肘椿穩固,慢慢捲落,直到勁生長到接觸點才能發勁。不能跳空,勁還沒長到就想亂壓,不但無力,且會造成對方頂抗,不利發勁。

太極拳看似滑利的施技,都是由基礎步驟一步一步確實執行且熟練後才能做到。絕不可自己為求耍帥亂跳步驟,自以為流利其實是缺東漏西,看似流暢但全無效果和威力。

三大引落,上翻肘引落,下翻肘引落,中平肘引落。今日練習中平肘引落,要依序「撞、拉、轉、發」。右手撞以腕背撞自己左胸大概中府雲門穴區域,手要呈「驚鴻掌」以利日後施技。撞要確實消除自己想頂抗的殘力,要順人而動,引進才能落空,沒引進就沒落空。拉,腕背往右微拉,注意手肘不可開肩。轉,轉身90度。發,以推掌發出。今日練習的重點是撞,要徹底消除抗人的殘力,後面的拉轉發才有效。 

每次的新技術都是建立在基礎舊技術之上,在學習時雖不用到百分百才能往前學新技術,但至少舊基礎要有60~70的掌握度。而學了新技術又能回頭來提高自己對舊技術的要求。如此逐步循環提高完善。

下週繼續把中平肘引落做的更完整。


2024年9月18日 星期三

上課摘要(三)2024-0918

 移身要如平靜水面小船平順滑動。腳要輕輕的踩在地面,像是地面是一層薄冰一樣,「如履薄冰」。這樣膝踝足才不會因為用力踩踏地面而受傷,日後身形的移動才會更靈巧流暢。

2024年9月11日 星期三

上課摘要(二)-2024-0911

 複習檢驗上次教學內容,要注意「局部練,整體合」,先把每個小零件打磨好,再組裝成中零件,再打磨。起踵、頂膝、落胯、圓襠,先一次練一側,反覆交替,再兩側整合一起練,馬步態要練,小弓步態也要練。陳師兄手弓、身弓都做得不錯,腳弓再分拆練習再整合,這樣五弓大展的椿力就會更穩了。練習時放鬆練,不要過度緊繃,效果比較好。 

2024年9月4日 星期三

上課摘要(一)-2024-0904

  為陳師兄做課後重點摘要:

太極拳可以養生與增進身體協調性,古云:「益壽延年不老春」。但這立基於太極拳的技擊性。為了追求高戰鬥效益,講求人體工學的合理使用,進而達到養生的效果。不講求技擊效益,就會減損養生效益。

太極拳的鬆柔是戰技性鬆柔,除了自己鬆柔,也要帶動對方鬆柔。除了自己放鬆,要使用正確的技巧才能讓大家一起鬆柔,而不會一接觸就處處犯硬。太極戰鬥有合擊法、分擊法,合擊要能融合,讓敵我陰陽融合成一太極(但我為太極首腦),分擊時才澈底分開,都是以鬆柔為底。

武術三大追求:高速度、高技巧、高威力。宗岳門太極拳強調以高技巧去帶出高速度、高威力。 

太極拳力量的來源是方位正力。軀幹與大臂的夾角要九十度。身後為南、身前為北,右手為東、左手為西,右手拳的軌跡只能是東北到西南的環,如果由東跑向西就不對。環有順環、反環,如果水平區分上下,則順環上半是推掌、順環下半是托掌、反環上半是帶掌、反環上半是領掌。

軀幹與大臂的夾角要九十度,才有正力。練肩部正力時,要注意肩肘爭力,肘前拉前墜、肩後拉,膀尖前拉、肩胛骨會由與軀幹略平行往與軀幹垂直的角度跑。

下肢要能「起踵、頂膝、落跨、圓襠」,腳跟起、膝45度上頂,跨要下落、襠要圓。這樣身體移動才能靈活,能上能下,能前能後,能左能右。一開始練要做大,熟練後外型變小看起來就是湧泉著地、腳跟微與地面有氣墊感。

「五弓大展」,五弓分別是手弓二,腿弓二,身弓一。

弓之兩端叫「梢」、弓之中央為「把」。兩梢要對拉,中把拉兩梢。

腿弓要:起踵(腳跟)、頂膝、落胯、圓襠(可做後胯與前膝對拉、前胯與後膝對拉來強化)。

身弓要:收腹(帶動命門往後),收肋、收胸、涵胸、拔背、沉肩、頂頭懸。

手弓要:掌前伸,肩後拉,肘沉墜。沉肩、「前拉膀尖」、垂肘。

練五弓大展前,被推時會不穩且搖晃,練完10分鐘,有基礎的熟練度,再測試,變成推不動而且穩定不晃,由此可知,太極拳確實是以方位正力為力量來源。

練習時是「局部練、整體合」。練局部時,其他部分大致可以就好,把注意力放在要專練的局部。等局部練好,再把各局部整合在一起。 

練習時,要放鬆但是專心且精確的練習,少量多餐練。如果精神渙散、方位錯誤的湊次數練,就算練到一千下,也是沒有意義的。

四個環拳常是在近身纏鬥時使用,同一動作可以用在打擊、纏摔、擒拿。今日示範有帶掌肘擊,托掌箍頸、推掌移身到敵後接帶掌加跘子摔人、領掌擊打腹部。 

下週會練習移身法與捲落和推鐘發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