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1日 星期六

復健功法、傷科手法與太極開樁-2015-07-27

 「龍型樁也可視為翻筋奪位的一種,只是你翻的是你身上最大條的筋:龍腰。

  藉由翻筋,將原本只能90度使用的正力樁使用範圍開拓到背後去。   練好後你就可以藉由龍虎交變,在幾乎各種角度施展你的正力樁」       今晚教授龍型樁時,學員練習後一直覺得斜方肌很緊,就下意識的做了下壓肘式來舒緩。   並且分享他結合太極手法來衛教病人放鬆肌肉的心得:   「直線伸展單塊肌肉的方法很無聊,病人都做沒兩下就不做了,可是下壓肘式裡有畫弧的動作,又是一個整體的動作,可以依序伸展斜方肌的不同肌束,同時伸展到與斜方肌高度相關牽連的肌肉,不僅整體成效較高,而且對病人來說有趣多了,遵醫囑性大幅提昇。」     讓我聯想到他之前分享的心得:   「肩膀受傷沾粘後,總有許多亂長的增生組織或是筋肉排列,每每造成夾擠症候群。   有效的復健法是先請病人把手伸長出去,再稍放鬆,使亂掉的筋重新排列,再慢慢把手練習爬高。」     再轉念一想,其實有效的復健法、傷科法與太極的開椿法理念是一致的。     「欲合,先離。」 是傷科手法的大法。   當病人因各種原因而使筋骨出槽錯縫時,我們常做的就是順他原本受傷的姿勢再拔伸開,做出空間,   到極點時輕輕調整回正確相關位置,然後再輕輕放開,讓病人的筋骨回到原本的安然狀態。   若是一次沒法到位,就再多做幾次。       開椿   椿法的訓練有十層功力之說,其實是要你每次站椿時不是呆呆的站,至少要做十次以上的調整。   方法是吸氣同時拔開肩,吐氣放鬆,維持同等的開度,放鬆讓身體的筋自己調整到最佳的型態。   在反覆的調整中讓身體的結構漸穩,椿力逐漸增強。   事實上,在高功者的眼中,未開椿過的人身體結構散亂,和普通人眼中受傷者沾粘組織亂長的肩膀,本質上沒什麼不同。   所以練功、徤健或許在本質上沒什麼太大不同,都是藉由專意的練習,由低功能散亂態進步到高功整勁態。       這次對談的聯想,讓我知道這三者內在蘊含同樣的道理:   「打開,給出空間,自然調整,再放回去。」   在反覆的操作中,漸漸提昇。   ----------------------------------------------------------   20150728增補   葉師的文章「內勁源於鬆沉還是開展」中提到「高架而結構整,未展而內勁存」的要求。 也常可以在對勁時,看到葉師外型未開出椿形來,甚至是犯規的開肩,但依然有強大的正力。 為什麼高手可以「未展而內勁存」,開展與鬆沉,怎麼看待?   對比肩傷病人的療程,可以發現,當這次他很認真的拔開肩,理順筋絡結構,再慢慢以手爬牆到達極點。 那下次再來時,常常他就可以輕鬆的到達上次的極點,再挑戰今日的極點。 這時你再請他用盡全力的拔伸去爬他原本就可以的範圍,反而他會覺得又累又慢。 *因為在這範圍內,他的筋路已理順,可以鬆柔的去做動作,你強加外力,反而干擾原有的平衡。   所以未展而內勁存,是因為筋路早已理順,結構早已調好,內勁隨叫隨到,不需要再以開展的外型去調出內勁。 看似沒有內勁的外型,其實內含能生出強大內勁的結構。   練功時,開展是拓疆土,鬆沉是治國土。煙硝後生息才能鞏固戰果,把新域納為近畿。 放鬆才能在開展的前提下理順結構,生出內勁。只開展不放鬆,獨陽是不長的,定難有寸進。 所以前代的大師為何教學強調站椿,原因之一,是怕你只會開展,忘了放鬆,沒法鞏固開展所得,所以讓你站到累自然就鬆掉了。 也可見到在較高階的練習時,甚至連開展都是絲毫不用力,任憑呼吸脹縮的。   用技時,鬆沉才能「善建者不拔」讓早已建立內勁的身體自然運作,不加掣肘。 若是胡亂用力開展,正如在大後方的皇帝指揮前線將士要前進幾里後退幾尺,必定不能切合戰機,進退失據,徒吞敗果。 胡亂用力,身體又累又慢,又干擾內勁的運作,必定處處是凹凸處,處處是丟頂處,時時犯雙重之戒。被打臉也是剛好。   ----------------------------------------------------- 20150829 大家都有強者我朋友,我也有。 某傷科高帥 看過此文後 觸發出傷科醫師自救法。 他說trigger point 在「至少要做十次以上的調整」   簡言之,酸痛來自 筋膜的錯位 以肩背項頸 為例,先開出正力椿,使大部分結構處於統整良好態。 此時自己肩背的宿疾、筋膜的糾結散亂纏綿 就會浮出來 而且此時可以調動的筋會被限縮在 糾纏區 (有點像趕魚到池角再抓的感覺) 只要你自己 輕輕的左右伸展 擺動數次 即可感覺 糾纏的筋被慢慢的理順   同樣的道理 肩背的筋理順後 可以再往下去調整自己的腰、甚至是髖、膝關節。

20151004宗岳門館際交流心得

 一、在高功者眼中,低功者全身都是破綻,練功就是在復健。唯有更鬆柔才克制鬆柔。

二 、被高功者修理時,會發現被電的原因就是你的學生被你修理的原因。所以要進步嗎?把你跟學生說的話反過來要求自己就會進步了。
三、能有一位有正確體感的高手在身旁時時調整很好,沒有時怎麼辦?請大鬆大柔的練習師門所教的最基礎功法,那也是唯一讓你能成為絕頂高手的功法。
四、技術很難懂,所以懂很重要,但是只懂只會是不夠的,你要能用正確的練法投入足夠的時間練到精、確、熟、練。才能把騎腳踏車練成特技。所以,特技做不出來,不用難過,回過頭去把基本功再好好的練熟就好,想當初,小纏做不出,是因為大纏不準,現在奈米纏做不出,一樣是回頭把指領、大纏的元素一一修正。
五、基本功的練習時數夠,才能熟極而流,進而出神入化,特別是環、正力的修練。莫因寶物太易得手而不懂得珍習。
六、正力手肘微內夾時,罡氣柱真的會出現。鬆開來練,體內的拱橋排列會更精密。一個前提是,身體會自動想調整到最佳狀況,你只要鬆開,給他空間,他自然會微調。
七、導勁法,要用「動猶靜」法來練。調樁、整樁,要用「靜猶動」法來整。練法一定是由上而下的全身整。手弓練好了,要與身弓合,手身弓整好了,要再與練好的足弓合,才能肩樁不只是肩樁,是全身的樁,上下相隨人難近。

學習法文摘與太極前賢練功論說聯想-2015-10-24

 在多個領域內,就連智商都跟一個人能不能達到專家水平沒關係。

【此為學力而有焉,非先天自然之能】
所謂「刻意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是指:
專家是逐漸地練出來的,而有效進步的關鍵在於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務讓受訓者按順序完成。這些小任務必須是受訓者正好不會做,但是又正好可以學習掌握的。這種練習要求受訓者思想高度集中。
【為難於其易。局部練,整體合。刻刻留意】
真正的練習不是為了完成運動量,練習的精髓是要持續地做自己做不好的事。
【用心練、練一次就要長一次功,隨便練只是浪費時間】
把不常見的高難度事件重複化
學習商業決策的最好辦法不是觀察老闆每個月做兩次決策,而是自己每週做 20 次模擬的決策。
【只練套路效果不好,拆開單招來練才夠密集】
把整個動作或者整首曲子過一遍,看專家是怎麼做的。然後把它分解為很多小塊,一塊一塊地學習掌握。在這種訓練中一定要慢,只有慢下來才能感知技能的內部結構,注意到自己的錯誤。
【視動猶靜、微分】
一個高水平的美式足球運動員只有 1% 的時間用於隊內比賽,其他都是各種相關的基礎訓練。
【高手就是基本功比你精熟】
老師和教練的最重要作用是提供即時的回饋。
一個動作做得好與不好,最好有教練隨時指出,本人必須能夠隨時了解練習結果。看不到結果的練習等於沒有練習:如果只是應付了事,你不但不會變好,而且會對好壞不再關心。在某種程度上,刻意練習是以錯誤為中心的練習。練習者必須建立起對錯誤的極度敏感,一旦發現自己錯了會感到非常不舒服,一直練習到改正為止。
最高境界是自己給自己當教練。高手工作的時候會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觀察自己,每天都有非常具體的小目標,對自己的錯誤極其敏感,並不斷尋求改進。
【刻刻留意,方有所得。勢勢存心揆用意,得來不覺費工夫。以己依人,務要知己,乃能隨轉隨接】
好的教學法:演示一遍正確動作,表現一遍錯誤動作,再演示一遍正確動作
真正決定你水平的不是全班一起上的音樂課,而是單獨練習
【閉關修練】
為什麼習慣一旦養成不容易改變?因為所謂「習慣」,其實是以神經纖維電纜組合的形式「長」在大腦之中的,髓磷脂一旦把神經包起來,它不會自動散開—改變習慣的唯一辦法是形成新習慣。
【不要一直想我要怎麼改錯的動作,重點是要練對的動作】
感興趣並不一定說明他能做好,就算不感興趣只要願意練,也能練成。興趣最大的作用是讓人願意在這個領域內苦練。

觀讀正氣道館推鐘式心悟一文觸想條錄-2015-10-27

 彭師兄最近的 推鐘式心悟 一文精妙非常,拜讀時感觸連連,皆以回文方式出現在本文下,但有感於這一連串的體會對我幫助太大了,想為自己的精進留下個記錄,故把自己的回文收在這邊。

1.當我以大鬆大柔和對方融合、同步化時,我會感到如果有一絲毫的想加壓、想出力推動對方的念頭時,渾身都會改到不爽快,所以會一羽不加蠅蟲不落。一開始會感到對方偶爾有一點想往某方向動,順著他動不丟不頂可以讓兩人都很快樂。反覆操練體會這感覺一陣子後,會感到對方其實一直在不斷的微微晃動,頻次很高,各種方向都有,一樣一直順著他,他自然會被自己的動態送出去,真的只要一直順著他就可以,不必有任何其他念頭。再操練一陣子後會感到如果我覺得他往我這邊晃來,我就「走」,往我遠處晃去時,我就「粘」,就可以讓他往我想去的方向一直去,愈鬆柔愈只是如水沾著效果愈好。至於原始的推鐘想法,千萬不可以存在心底,一想就會加壓了。因為推鐘已經過反覆操練熟悉了,所以在融合態時,完全不用想他,就已經自然做出來,當我順人而動時,其實就已經在以指領操作最佳的推鐘式了!
2. 近期體悟重點在[融合],要靜才能[靜合],如植物靜靜的,無聲無息的舒展花瓣,如植物生長,一個一個細胞的往前長,[打人如掛畫]慢慢輕柔的放。只是自由舒展,沒有發人之心,不發自發。
3. 關於「和對方同步化」想到一個比喻,當碇真嗣和初號機同步率達到100%時,他舉手就是初號機舉手,只是碇是太極一體的主人。(因為他更鬆柔,所以碇獨知初,初不知碇)
4. 正氣太極 Z-taichi 我以為「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還是包含在高階體感中,不能說錯,只是切的更細緻更鬆,似不在而實存。以前基本體感還不熟,所以射後不理,現在夠熟了從心所欲而不逾矩所以在能射後續繼關心對方的情況調整射向。出不是傻傻的出,而是一直「時時覓敵蹤」的走粘同體式的出。當然師兄所分析的是更高級的境界。
5. 初階的推鐘只管好自己 高階的推鐘 管好自己也關心對方 視為自己這太極的一部分
6. 鍛鍊好自己後推己及人 要有大愛心 把對方當成自己人 怎們要求自己就怎麼對他 自己鬆柔對他也鬆柔 自己依序導勁對他也依序導勁 自己無跳點 對他也無跳點 自己不受力 對他也不受力 對他一羽不能加 對己也蠅蟲不能落
7. 融合後我就是你 是一體的 沒有發不發 只有順勢導勁 由我手導到你身 如同由肘導到掌到指!
8. 等待融合後走黏 。--------------
聽勁是兩個人的事,是刻意為之。鬆柔融合為一體後因粘著而得知整體內的部份動態是懂勁。

看似攻守的[走黏]在太極拳裏為何要用這樣的定義用字很有趣。[黏]是[我順人背]。代表即使外形是攻,但骨子裏卻沒加以一絲一毫的壓力,只是維持著[黏著]的[靜合]狀態,所以真的只是剛好是[我順人背]。也可以瞭解為何[著]和[我順人背]的定義字[黏]看似同義,因為真的是同義。可見王祖師分別在兩個階層用了同義的定義字不是國文不好或一時糊塗弄錯定義字,而是蘊含深意。

懂得融合只是開始,每個動作都要練出來,只有更鬆更柔,軌跡更準,才能夠辦得到

理解與練習.回顧站樁的重要-2015-10-24

 昨日讀了篇討論怎麼練習一萬小時來成為高手的文章,文中除了強調練習時數的積累外,更強調怎麼有意識、專注放鬆的練習來達到最高練習效果。讓我不禁反思如何讓太極拳的練習更有效率。

太極拳就像是位美女般、風姿綽約,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在以前卻極少有人能得美人青睞,故有代不過數人之說。幸得宗長整理出攻略,現在門內多數師兄們都能抱得美人歸,或是進展順利,而不是只能吃閉門羹。
前賢為了練成太極,傳下無數拳諺、功法、樁法,但卻是成效不彰。而我們在宗長於王祖師四拳論啟發下將整個太拳體系、練習次第、戰鬥觀念等整理成一套模組化的教學後,練習成效與武術複製成功率大增。所以宗長常說:太極拳很難懂,所以要先懂,才不會練錯了。
但隨著自己程度漸漸提增,雖然大體已掌握了門內的技術、施技也還流暢,卻總是還差老師的神化等級那麼一截,每次被電時,老師耳提面命的也總是自己心理想說我早就懂了的拳理、觀念。
那,問題出在那裡?我想是:我懂了,但沒有練。不少東西,在你練習量不夠之前,是不會真的懂的。回想以前上課時,老師為了避免我們傻傻練,總是反覆講解重要拳理、要點,深怕我們不懂、或回去忘了、練錯了。而我回去後,也總是沉浸在聽懂拳理的喜悅中、搭以少量的練習。卻忽略了老師也曾說過:這很重要,回去要好好練。似乎由傻練盲練的一端,矯枉過正的到了只懂沒練的另一端。可能是這些珍貴的拳理、正確練法得之過易而不懂得打從心裡真正去珍惜。或許老師也發現我們這個缺點,在後期教授奇槍時,也常強調「論槍不敢言第一,只懂下海枯石爛之功」。
現在知道懂了之後要練,那要加強練什麼呢?我個人以為是師門從傳統樁功所嚴選出來的少數幾個椿法。因為用技的功法、技法,在現行門內的訓練體系下都可達到高效的練習效果。但到比較高階時,勝負常決定於細微之處,大家的拳軌架構都是一樣的,只是誰更準的問題。現在常遇到的問題是,我知道要更準,但常常意氣不合。
太極兩大練法:靜中觸動、動猶靜。門內的六拳、上下翻肘化法,皆可以「動猶靜」法來得到良好成效。那靜中觸動是幹麼的?太極拳是樁拳,任一刻停下都要有樁力在,可用動猶靜來檢視。那如何讓樁更美,就是用「靜中觸動、視靜猶動」來練。
太極的無極準則是要大鬆大柔,在任一動作都不可有牽筋扯絡的感覺,除了有賴正確拳軌外,還有賴正確的開筋展脈來去除掉筋脈的混亂,才能以一片純柔運行。小孩的筋絡柔軟開展,所以常只要拳軌一對,氣力立合。而大人在經過多年不正確的使用身體、外傷下,身體多處筋絡早已不是赤子狀態,有的過緊,有得過弛,所以有賴正確的開樁來重新回復赤子之身。
舉例來說,在經過扎槍練習後,戳拳已經可以打得不錯了,可是,在穩定度與樁力上和砸拳比還是差了點?那猴形樁(白猿獻果)可能是你的好朋友,可以加強你自然夾肘的功力。上翻肘總是聳肩,怎麼講還是聳?砸拳總是沒有下砸感而是像平面拳?那渾圓樁(掌肘兩朝天型)會是你的專屬教練。不過所有的椿功都要在懂拳理與知道這個椿要練什麼的前提下來練才有意義。
站椿看來呆呆的,動作也不見得美,卻是可讓你徹調筋絡的的好方法,也可以讓全身的筋膜連成一氣,而不是各自為政。樁功好好練可以讓身體更容易運作在拳軌上。記得「靜中觸動」:以鬆柔態站樁,盡量往樁法要求型態靠近,當察覺到某處緊了,就「每一著力,隨及鬆開」再鬆一次,再往正確型態靠近,看似不動其實一直在動,反覆以上調整,樁就愈來愈美了。(故宗長在渾圓樁有[十成功力]之說,要調整十次以上)
因為靜中觸動、動猶靜兩法,都須要高度內觀、內省,絕不能散慢隨意,一邊看帥哥、看美女一邊練,這樣練了等於沒練,所以宗長才會說「高手都是要閉關修練的」因為你自己模擬的攻中線會比老師餵勁的更刁鑽,也沒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那裡還有牽筋扯絡。唯有閉關修練才能做到「勢勢存心揆用意」達到最高練習成效。
最後,施技上遇到的難點總是在於基本功,請返其本。

2015-11-25-千斤壓稍,連環可破-教學記錄

 當敵我雙方對峙時,除了採取以點打點的武術外,許多武術會嘗試壓制我們的雙手以取得攻擊的空位。這時我們的雙手稱為「稍」,身體為根。當對方以千斤力、巨力來壓制我的稍時,跟他硬抗是不智的,一來不見得抗的贏,二來就算抗贏了,身體也會占煞而有瞬間的僵凝,很容易就在這瞬間被擊殺。

那我就呆呆的被壓制,然後被打嗎?當然不是,可以用引落法化開,也可以用連環法來輕鬆破解並反制。原本被壓制的手,在轉了一環後,神奇的跑到對方的手上,換我壓制他了。連環神奇的效果堪比【莫比烏斯環】(Mobius band)喔。
以對方向前下壓制我的右手為例,可以順勢「反環」(帶-領-帶)完成反擊,要打要摔隨你開心,而且同一個動作就可以作到。
前置功法要求:採挒肘靠洗環以熟悉環位。磨背功以熟悉走下弧。
一開始餵勁者先往受餵者的西南角壓下,以幫助受餵者可以走在正確的環位中,由東北角出手。等較熟後,受餵者要能在即使餵勁者往西方壓制的情況下也能自己找到環位由東北角出手。
動作:雙方面對,餵勁者前下壓制受餵者的右防禦手,受餵者順勢反環成帶掌攻擊型,視情況決定用帶掌肘擊或是用帶掌纏頸摔。
分析:
如果受餵者在餵勁者往西方壓制時,因為環位不熟而呆呆的往自己的東方繞起,會置自己於極大的危險中,因為此時餵勁者的肘剛好會在受餵者的側頸下巴處,餵勁者隨時可以重勁肘擊再纏頸摔受餵者。而受餵者毫無防備的能力和機會,只能任由人宰割。
但如果有正確的往東北方繞起,則情況完全不同,受餵者完全避開餵勁者的肘擊,且受餵者的肘剛好對著餵勁者的側後頸下巴處,彼此的相對位置也剛好是受餵者可以{避正打斜,以正驅斜}的良好位置。
而當受餵者用帶掌反擊時只要確實采列肘靠都入環,可以說是不管初始雙方的距離、角度、高矮如何,通通都可以造成有效攻擊(比樂透包牌還易中)。而 采列肘靠都入環 還可以藉由指領抽絲而讓肘樁更強固,攻擊距離更遠。
簡單分成四種情況來說明(高矮、遠近):
1.如果餵勁者比較高,雙方距離稍遠一點,受餵者可以直接用帶掌拳打餵勁者的側後腦,萬一沒中,還有滔滔而來的挒擊、肘擊、靠擊等著餵勁者。(這就是長拳短打)
2.又如果餵勁者比較高,雙方距離稍近一點,受餵者可以直接用帶掌拳打餵勁者的側後腦,萬一沒中,順著挒滑下來,肘彎一定可以來個金臂勾,然後因為靠也入了環,所以會帶出纏頸摔的身形而自動將餵勁者摔倒。所以餵勁者等於是中了一記金臂勾頭昏後又被順勢摔往地上。
3.如果餵勁者比較矮,雙方距離稍近一點,受餵者可以直接用帶掌纏住餵勁者的脖子進行纏頸摔,而採挒肘靠入環和受餵者身體走下弧環步所形成的角度可以造成餵勁者會自動想順順的被摔,完全喪失抵抗之心與能力(堪比迷幻藥呀),受餵者在摔完後,因為是控制下的陀螺摔,可以很順的接地板打擊或壓制擒拿。
4.如果餵勁者比較矮,雙方距離稍遠一點,受餵者也依然可以直接用帶掌拳打餵勁者的側後腦,萬一沒中,還是有滔滔而來的挒擊、肘擊、靠擊在等著餵勁者。
上面寫了這麼多,如果前置的功法沒練熟,只是花招、廢招而已,因為每個環節的螺絲都出了問題。而如果把【採挒肘靠洗環以熟悉環位。磨背功以熟悉走下弧】練熟了,上面的攻擊變化會跟呼吸一樣自然
最後,在檯面上覆蓋這段句結束這一回合:
我們下回見~

2015-12-02-教學簡錄-領拳氣打

 2015-12-02 教學簡錄

領拳氣打
顧名思義,領掌拳加上氣打。用於雙方近身戰時,基本使用時機是雙方
雙手呈防禦姿勢面對面互靠貼緊時。這也是環拳的使用時機,和戳砸兩
拳用於長程打擊不同。
氣打:先練習身縮意闊。曲膝彎腰頭捲,身體不斷內縮,但同時一直放
鬆,鬆至虛空。老師可由外圍住學生,加強身縮感。當不斷重覆以上流
程後,身體會到達臨界密度,如核融合般全身放鬆炸開。藉由以上練法
得到體感後,可隨叫隨出,在前輩的說法裡叫「虎撲前之蹲踞,鷹撲前
之凝聚」(吳錦園)、「將竄而未動,欲撲而待機」(王薌齋)
領拳:前接微帶掌,往後隅走,順勢由敵方前臂滑下,走領拳軌跡。或
是方陣縮小時會看似由元氣點走出。
領拳單操時,看似無力,但結合全身氣打後,即可發揮出強大威力。且
因拳軌走下半環,最易拳打不知而攻擊敵人浮肋與腹部。
因為內在操作是氣炸開感,所以出拳反而身會微後退。雙足也會被氣炸
律動帶動而前點地、後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