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2日 星期日

玉女試手

玉女試手是宗岳門初入門就教的功法,用意有讓雙手習慣順隨不用力,維持輕鬆沾粘、習慣兩手連動等功能。而在經過眾多功法的修習後,以四大核心內功(引落、連環、串子、罡氣)總結全部的功法。

到了這程度,在意的會是所有功法的整合性、精密度。再回頭來看玉女試手這功法,會發現,只要在原本功法的概念再加上四大內功的概念,來測試在左手不特別配合時,右手是否依然能大鬆大柔、不丟不頂、沾粘連隨的做出推、托、帶、領四掌,可以在單獨一人時測試精進自己的功法整合性。

一開始可以右手小魚際和左手虎口輕敷練習,等順暢不丟不頂後,再進一步用雙手食指互搭,做出不丟不頂的四掌,提升難度,讓功法更加精進。



2021年12月5日 星期日

宗長慶生聚會小記2021.12.05

 今日因幫老師祝壽,宗岳門諸師兄群聚一堂,渡過愉快的一日,肚子也都被老師獨家的檸檬迷迭香蜂蜜烤雞和師母的紅酒燉牛肉還有各式豪邁的串烤以及水果大蛋糕給餵飽。和各地師兄交流感情,也接觸新知。肚皮填飽之後,老師也分享練拳的要點勉勵大家不斷精進拳藝,簡記如下。

2021年2月20日 星期六

敝則新-由輸出不斷進步

 某次拜訪宗長時,葉老師提到一個使自己不斷進步深化的的方法,分享給大家。

當腦海中針對某個主題,有某個自己覺得很棒的想法時,馬上把它寫出來,寫到盡善盡美,確定文章已經把自己腦中很棒的想法完全寫出來。要寫到絞盡腦汁,再也寫不出什麼東西。然後放著休息,去做自己的事。過一段時間,腦中又有新想法浮現,再把它寫出來,然後會發現,愈到後面,想法會更精練深化,也能看出最一開始覺得好棒棒的想法,其實還有很多不足之處。

重點在於,有好點子,要寫出來,在不斷寫作中,會持續進步。有好點子,不要只是封藏於腦中,因為沒有經過淬煉的想法,往往在寫出來的當下,自己就發現了不足之處,根本沒有原本以為的那麼棒。

藉由這樣每次一點點的突破,普通的好點子會變成超棒的酷點子。也就是老子所說的「敝則新,為大於其細。」

參看汽車產業的發展,每次車商都突破進步一點點,時間累積一久,1920年的車子,和2020年的車子,根本是完全不同層級的東西。這就是積小勝為大勝。

願大家日日都有小小的突破與進步。







平行術-萬法歸宗-內練外用

 宗岳門中,「平行術」是萬法歸宗的最高原則,除了對敵應用時須徹底遵守,在內練整勁上也是最重要的指導原則。

「順勁不違」的重要原則,只要時時保持平行,就能自然達到。不只是對敵時要順勁不違、取平行,對自己身體內部整勁時也是要時時順勁不違、取平行。

以最根本的五弓大展為例,是建立椿功重要功法,可以把散亂的身體調整成有結構力的狀態,在前後對拉時,再加上平行順勁的概念,功力增長會更快也更輕鬆。

「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是對內勁整合的要求。「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指出不能對敵人施加一點壓力,也不能讓絲毫敵力落在己身。對內對外的順勁要求,只要記得時時遵守「平行術」就能達到。

「拆點」是重要的對敵技術,可在不知不覺間,打開敵方防禦進行壓制或是擊打。在施用時,只要掌握「沾粘+平行+指領」就能不丟不頂,進行拆點走粘。

武禹襄說:「腹鬆,氣斂入骨。神舒體靜。」、「身雖動,心貴靜;氣須斂,神宜舒。」又說:「氣宜鼓盪,神宜內歛。」在說明對己身整勁的要求,前後兩段看似矛盾相反,但只要參看「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就知道,其實是從正反兩方面來說明,希望武者自身內的勁路能時時達到「平行順勁」而無牽筋扯絡,大鬆大柔的狀態。

「每一動,惟手先著力,隨即鬆開,猶須貫串;不外起承轉合。轉接要一線串成。」也是在描述一沾粘、粘著時,就要立刻完成與敵力「平行順勁不違」的技法。也因為在體內導勁時也時時取平行,所以自然會「節節貫串」。

總之,平行術是對外對內都須時時遵守的最高心法,在鍛練各種功法與臨敵施技時,時時留意於此,功力增長更快,施技更流暢。



2020年12月31日 星期四

王蘭亭太極拳套路的意義

 傳統武術中,各派祖師藉由各式功法、練法與套路的組合,把畢生武術精華流傳下來,單靠套路,與單靠功法都難以完整的全面保留傳承。各派祖師對於如何把套路與功法搭配起來重現個人畢生武學都有各自的巧妙不同。那對於宗岳門的王蘭亭太極拳套路我們該怎麼看待呢?

首先來看看宗長怎麼描述王蘭亭太極拳特色的:「罡氣為體、技擊為用,式中有式、變打無窮;質本神明、貌若凡形,淺嚐其妙、即可養生。」簡釋如下:要先由基礎功法練出罡氣,才能正確的把套路用於技擊中,每招每式除了本手,在合於走粘原則下,能自由變化組合出無數種應敵的變打,摔打拿踢不一而定。外形看似普通,重點在於每招每式皆要合於拳理才能使用,同時也因為每個動作皆符合人體工學,當練好了,不僅能提升戰鬥能力,也有養生的附加價值,可以說是練戰鬥,賺健康,魚與熊掌兼得。

在宗岳門的習練中,必須要先熟習最核心的四術「連環、引落、串子、罡氣」並在與老師的對練中了解走粘的戰鬥概念,再來學習王蘭亭太極拳,才真正有意義。

在學習套路時,必須要了解,太極戰鬥的核心是指領式的走粘,會觸發使用何動作是「如水生波,如火作焰」的,不可拘泥於生硬的固定順序。和某些拳種的套路裡直接記載著好用的連續組合技不同,王蘭亭太極拳的套路裡出現的招式,是把實戰中最常出現的組手動作提純後記載下來,以「單鞭」這個反覆出現的招式來說,你要在實戰中,直接使出一招單鞭來擊倒對手,幾乎是不可能的,但當你以「走粘、宗岳四術」擊倒對手後,會驚訝的發現,幾乎每個動作出都出現了「單鞭」的身影。

所以王蘭亭太極拳套路是把實戰中最常使用的組手的核心動作給淬煉提純後記錄下來,練習時,不要去硬套那招怎麼打,但是需要注意打出每招時,是不是都合於環位,椿力都是穩固的,有沒有犯了丟頂的大忌,是不是都合於「指領走粘、宗岳四術」的要求。要在練習每招的每個瞬間都檢查是不是合於拳理的要求,不然,每招都是廢招,完全都不能用。

王蘭亭太極拳套路的意義在於讓已熟習宗岳四術的武者,能在實戰中千變萬化的情況中正確使用出走粘的技術,以免因為不熟悉變化,而在戰鬥中錯失制敵良機。所以才會有這麼多「推、托、帶、領、戳、砸」六掌拳的組手招式組合供人習練。

習練者有時會覺得某些招式確實很常在戰鬥中出現身影,某些招式卻總是未現蹤跡,原因是因為某些反覆出現的招式,在戰鬥中出現此情況的頻率是較高的,祖師才會讓此招出現率高,譬如「單鞭」。某些招式似乎少出現,或沒出現過,只是因為你的對手尚未強到能逼出你使用而已,因為這些招式的誕生,也是由走粘而來的。

總之,王蘭亭太極拳套路記載的都是實用的組手,在實戰時會由正確的走粘觸發招式的出現,但常會是好幾招的某部分「因敵變化」混合成一個新招。在習練時要注意自己的每招是不是在每個瞬間都合於「連環、引落、串子、罡氣、指領、平行、推、托、帶、領、戳、砸」的要求,不然一但遇到高手,所有的妙招都會成為廢招,學者不可不為戒。


註:六掌拳,有指「推、托、帶、領、戳、砸」,也有指「立、垂、俯、仰、正、反」,本文中指前者。


推薦閱讀宗長文章:

王蘭亭太極拳

「王道人太極64式」特色簡介


2020年12月29日 星期二

你開肩了嗎?談戰鬥中的縮。

 有沒有開肩,手法是否合於環位?是宗岳門各位師兄都很關注的事,既根本又是最重要的。或許有些師兄有這樣的經驗,明明自己練習時,都有確實注意合於環位,但怎麼一上場對練就容易出現一些微小但嚴重的開肩偏差?

技擊戰鬥是王宗岳太極拳最根本的立基,種種令人讚嘆的人體工學都是由於戰鬥的需求所研究發現的。雖然種種精深的拳理單純以學術研究的角度來看,就已足以讓人沉浸於學術研究的喜悅中。而門內的師兄平日為人也都是謙謙君子,待人謙和有禮,絕無半點殺戾之氣,研習太極拳,也多是折服於其簡奧的拳理,並不是用於逞兇鬥狠。不過太極拳的本質是武術,一種技擊之術,真的臨場使用時,不能忘記兵戰兇危,稍有不慎,輕則受傷,重則致殘。所以戰鬥中的敵情意識是很重要的。


當有敵情意識時,面臨敵人,會不自主的縮小身軀,以減低受擊面,不易被擊中,同時因為縮身,原本身體過度開展所導致的開肩失去正力,也不易發生。縮身後,施技也會更綿密緊湊銳利,速度更快,敵人更不易防守,可謂好處多多。

當然,臨敵時,能縮小身軀,不光靠有敵情戰鬥意識,也有賴於平日的練功鍛練,兩者互相配合。而我們希望「縮」能帶給我們的好處,主要有三個:鬆柔靈巧、威猛勁強、謹慎警戒。

而練習時,我們就以三種動物形象來強化「縮」的三種功用。分別是猴子的靈巧,老虎發動攻擊前的蹲踞,和貓頭鷹遇強敵把蓬鬆的羽毛收斂,看起來像根枯木棍一樣,以避免攻擊時戒慎警備的樣態。

練習「猴縮」,可以讓戳拳更正確,攻守之間身法更靈巧鬆柔。

練習「虎踞」的心態,可以讓發勁更沉穩整合有勁,攻擊意識更強,更利於對敵手的空隙發動攻擊。

貓頭鷹又稱木鵵,因為收斂蓬鬆羽毛的它看起來就像站在樹木上的免子而得名。學習木鵵的警戒收斂可以讓身體對敵方的攻擊更有意識,收斂縮小身體靈活閃避,避免遭重擊打中。這個狀態,因前人未有命名,依宗長提示的重點,暫時稱為「鵵凝、鵵斂、鵵企、鵵棍」,待日後有更佳命名能形容此狀態再行修正。

縮身+敵情意識,能讓施技更圓滿,而「猴縮」練法及意像,對於攻守靈活及敵情意識都有助益,「虎踞」可說是強調攻擊的勇猛突進與整合,「鵵凝」可說是強調避免受擊的防守。

覺得自己的戰鬥意識不夠嗎?想更強化揉身沾衣貼身近戰的能力嗎?覺得自己的打人如親嘴差了點火候嗎?把「猴縮、虎踞、鵵凝」放入您的練習菜單裡吧。



2020年10月31日 星期六

復健功法、傷科手法與太極開樁-2015-07-27

 「龍型樁也可視為翻筋奪位的一種,只是你翻的是你身上最大條的筋:龍腰。

  藉由翻筋,將原本只能90度使用的正力樁使用範圍開拓到背後去。   練好後你就可以藉由龍虎交變,在幾乎各種角度施展你的正力樁」       今晚教授龍型樁時,學員練習後一直覺得斜方肌很緊,就下意識的做了下壓肘式來舒緩。   並且分享他結合太極手法來衛教病人放鬆肌肉的心得:   「直線伸展單塊肌肉的方法很無聊,病人都做沒兩下就不做了,可是下壓肘式裡有畫弧的動作,又是一個整體的動作,可以依序伸展斜方肌的不同肌束,同時伸展到與斜方肌高度相關牽連的肌肉,不僅整體成效較高,而且對病人來說有趣多了,遵醫囑性大幅提昇。」     讓我聯想到他之前分享的心得:   「肩膀受傷沾粘後,總有許多亂長的增生組織或是筋肉排列,每每造成夾擠症候群。   有效的復健法是先請病人把手伸長出去,再稍放鬆,使亂掉的筋重新排列,再慢慢把手練習爬高。」     再轉念一想,其實有效的復健法、傷科法與太極的開椿法理念是一致的。     「欲合,先離。」 是傷科手法的大法。   當病人因各種原因而使筋骨出槽錯縫時,我們常做的就是順他原本受傷的姿勢再拔伸開,做出空間,   到極點時輕輕調整回正確相關位置,然後再輕輕放開,讓病人的筋骨回到原本的安然狀態。   若是一次沒法到位,就再多做幾次。       開椿   椿法的訓練有十層功力之說,其實是要你每次站椿時不是呆呆的站,至少要做十次以上的調整。   方法是吸氣同時拔開肩,吐氣放鬆,維持同等的開度,放鬆讓身體的筋自己調整到最佳的型態。   在反覆的調整中讓身體的結構漸穩,椿力逐漸增強。   事實上,在高功者的眼中,未開椿過的人身體結構散亂,和普通人眼中受傷者沾粘組織亂長的肩膀,本質上沒什麼不同。   所以練功、徤健或許在本質上沒什麼太大不同,都是藉由專意的練習,由低功能散亂態進步到高功整勁態。       這次對談的聯想,讓我知道這三者內在蘊含同樣的道理:   「打開,給出空間,自然調整,再放回去。」   在反覆的操作中,漸漸提昇。   ----------------------------------------------------------   20150728增補   葉師的文章「內勁源於鬆沉還是開展」中提到「高架而結構整,未展而內勁存」的要求。 也常可以在對勁時,看到葉師外型未開出椿形來,甚至是犯規的開肩,但依然有強大的正力。 為什麼高手可以「未展而內勁存」,開展與鬆沉,怎麼看待?   對比肩傷病人的療程,可以發現,當這次他很認真的拔開肩,理順筋絡結構,再慢慢以手爬牆到達極點。 那下次再來時,常常他就可以輕鬆的到達上次的極點,再挑戰今日的極點。 這時你再請他用盡全力的拔伸去爬他原本就可以的範圍,反而他會覺得又累又慢。 *因為在這範圍內,他的筋路已理順,可以鬆柔的去做動作,你強加外力,反而干擾原有的平衡。   所以未展而內勁存,是因為筋路早已理順,結構早已調好,內勁隨叫隨到,不需要再以開展的外型去調出內勁。 看似沒有內勁的外型,其實內含能生出強大內勁的結構。   練功時,開展是拓疆土,鬆沉是治國土。煙硝後生息才能鞏固戰果,把新域納為近畿。 放鬆才能在開展的前提下理順結構,生出內勁。只開展不放鬆,獨陽是不長的,定難有寸進。 所以前代的大師為何教學強調站椿,原因之一,是怕你只會開展,忘了放鬆,沒法鞏固開展所得,所以讓你站到累自然就鬆掉了。 也可見到在較高階的練習時,甚至連開展都是絲毫不用力,任憑呼吸脹縮的。   用技時,鬆沉才能「善建者不拔」讓早已建立內勁的身體自然運作,不加掣肘。 若是胡亂用力開展,正如在大後方的皇帝指揮前線將士要前進幾里後退幾尺,必定不能切合戰機,進退失據,徒吞敗果。 胡亂用力,身體又累又慢,又干擾內勁的運作,必定處處是凹凸處,處處是丟頂處,時時犯雙重之戒。被打臉也是剛好。   ----------------------------------------------------- 20150829 大家都有強者我朋友,我也有。 某傷科高帥 看過此文後 觸發出傷科醫師自救法。 他說trigger point 在「至少要做十次以上的調整」   簡言之,酸痛來自 筋膜的錯位 以肩背項頸 為例,先開出正力椿,使大部分結構處於統整良好態。 此時自己肩背的宿疾、筋膜的糾結散亂纏綿 就會浮出來 而且此時可以調動的筋會被限縮在 糾纏區 (有點像趕魚到池角再抓的感覺) 只要你自己 輕輕的左右伸展 擺動數次 即可感覺 糾纏的筋被慢慢的理順   同樣的道理 肩背的筋理順後 可以再往下去調整自己的腰、甚至是髖、膝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