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三合、無力技術、本卸拆變
外三合中要首先練的是:肘與膝合,接著帶出肩與胯合,手與足合。外三合就是王宗岳祖師打手歌中說的:「上下相隨人難進。」
基本練習時,左側站立,右手大略伸直,右腳大略伸直,肘膝間如有鐵條相連,肘動帶膝動,手左右擺,腳左右點地,要維持肘膝間的相對位置不變。熟了,可以再練肘往上,膝跟著往上,肘往下,膝跟著往下。再熟一點時留意肘屈膝也屈,肘直膝也直。
凡是動步時都要外三合。有外三合,打擊的威力才會大,摔人也才會流暢。防守(走)時,也要外三合才會進退得宜,得機得勢。
金雞獨立時,也是外三合,肘屈膝也屈。可以左手摸人頭到右膝上,右膝上擊,同時右肘下擊。或是防禦對方的中高段邊(鞭)腿,記得肘要在膝外側且相合,才不會被掃到肋骨。
摔人時要注意 方位對,輕柔做效果比用力扯拉更好。要用自己的鬆柔製造對方的鬆柔。
為什麼太極防禦的角度都要取這麼大,一來是太極拳預設對方都是有巨力的人,我拉不動扯不開,當然要自己動多一點,二來是其實這樣的角度更有利我後續的施技,三來如果對方用的是兵刃,這樣比較安全。
摔可分外門摔、內門摔。外門的脫身換影術要夠好才能到位置但不易被反攻,內門摔的方位旋轉要記得往後隅走才會流暢,且要掌握對方動態,才不會被對方的另手反攻。
摔就是用地板打擊對方,但同門練習要能讓餵勁者螺旋倒地轉圈,一來不傷,二來強化自己的控勁能力。被摔時要記得頭圓屈眼看臍,身圓屈,收腳。中式武術常用屈肘護頭,日式武術常用手刀拍地泄力,適用環境各有不同。
太極拳起腳時喜歡先以手粘控對方再起腳,一來不容易被反殺,二來對方跑不掉,腳的威力能確實灌入。
撞、拉、轉、發,要確實分動來作好,不要搶拍,撞要有驚鴻掌來化掉殘力。轉時可以避正打斜。發時可以直接發出。也可以用無力技術來接摔技。
無力技術,先對牆練習,我推不動牆,所以推動自己。熟練後,推掛在空中的衛生紙,我也推不動他,所以反推動自己,而且不能對衛生紙施力以免戳破。再來可以練把手指定在空中一點,完全不動,然後推動自己。
撞拉轉發要發時,以無力技術推動自己,加上左側的外三合移步盪手順勢扣頸,加上右手開翅,然後輕輕一個左轉,對方就輕輕倒地了。
手揮琵琶,一招要能本卸拆變,本手是基本用法,卸法是能卸掉對方來勁,拆是要能拆掉對方的招式,變是有各種變打。如果穿道袍等無彈性厚衣,右手下壓肘抓領帶下,左手左腳外三合跟上以砸拳的採打或是列打。或是雙手都用帶法到對方身後摔他,或是右手順敵勁化開,左手砸拳攻顏面。
下週預計來練帶掌和揉掌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