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型樁也可視為翻筋奪位的一種,只是你翻的是你身上最大條的筋:龍腰。
藉由翻筋,將原本只能90度使用的正力樁使用範圍開拓到背後去。 練好後你就可以藉由龍虎交變,在幾乎各種角度施展你的正力樁」 今晚教授龍型樁時,學員練習後一直覺得斜方肌很緊,就下意識的做了下壓肘式來舒緩。 並且分享他結合太極手法來衛教病人放鬆肌肉的心得: 「直線伸展單塊肌肉的方法很無聊,病人都做沒兩下就不做了,可是下壓肘式裡有畫弧的動作,又是一個整體的動作,可以依序伸展斜方肌的不同肌束,同時伸展到與斜方肌高度相關牽連的肌肉,不僅整體成效較高,而且對病人來說有趣多了,遵醫囑性大幅提昇。」 讓我聯想到他之前分享的心得: 「肩膀受傷沾粘後,總有許多亂長的增生組織或是筋肉排列,每每造成夾擠症候群。 有效的復健法是先請病人把手伸長出去,再稍放鬆,使亂掉的筋重新排列,再慢慢把手練習爬高。」 再轉念一想,其實有效的復健法、傷科法與太極的開椿法理念是一致的。 「欲合,先離。」 是傷科手法的大法。 當病人因各種原因而使筋骨出槽錯縫時,我們常做的就是順他原本受傷的姿勢再拔伸開,做出空間, 到極點時輕輕調整回正確相關位置,然後再輕輕放開,讓病人的筋骨回到原本的安然狀態。 若是一次沒法到位,就再多做幾次。 開椿 椿法的訓練有十層功力之說,其實是要你每次站椿時不是呆呆的站,至少要做十次以上的調整。 方法是吸氣同時拔開肩,吐氣放鬆,維持同等的開度,放鬆讓身體的筋自己調整到最佳的型態。 在反覆的調整中讓身體的結構漸穩,椿力逐漸增強。 事實上,在高功者的眼中,未開椿過的人身體結構散亂,和普通人眼中受傷者沾粘組織亂長的肩膀,本質上沒什麼不同。 所以練功、徤健或許在本質上沒什麼太大不同,都是藉由專意的練習,由低功能散亂態進步到高功整勁態。 這次對談的聯想,讓我知道這三者內在蘊含同樣的道理: 「打開,給出空間,自然調整,再放回去。」 在反覆的操作中,漸漸提昇。 ---------------------------------------------------------- 20150728增補 葉師的文章「內勁源於鬆沉還是開展」中提到「高架而結構整,未展而內勁存」的要求。 也常可以在對勁時,看到葉師外型未開出椿形來,甚至是犯規的開肩,但依然有強大的正力。 為什麼高手可以「未展而內勁存」,開展與鬆沉,怎麼看待? 對比肩傷病人的療程,可以發現,當這次他很認真的拔開肩,理順筋絡結構,再慢慢以手爬牆到達極點。 那下次再來時,常常他就可以輕鬆的到達上次的極點,再挑戰今日的極點。 這時你再請他用盡全力的拔伸去爬他原本就可以的範圍,反而他會覺得又累又慢。 *因為在這範圍內,他的筋路已理順,可以鬆柔的去做動作,你強加外力,反而干擾原有的平衡。 所以未展而內勁存,是因為筋路早已理順,結構早已調好,內勁隨叫隨到,不需要再以開展的外型去調出內勁。 看似沒有內勁的外型,其實內含能生出強大內勁的結構。 練功時,開展是拓疆土,鬆沉是治國土。煙硝後生息才能鞏固戰果,把新域納為近畿。 放鬆才能在開展的前提下理順結構,生出內勁。只開展不放鬆,獨陽是不長的,定難有寸進。 所以前代的大師為何教學強調站椿,原因之一,是怕你只會開展,忘了放鬆,沒法鞏固開展所得,所以讓你站到累自然就鬆掉了。 也可見到在較高階的練習時,甚至連開展都是絲毫不用力,任憑呼吸脹縮的。 用技時,鬆沉才能「善建者不拔」讓早已建立內勁的身體自然運作,不加掣肘。 若是胡亂用力開展,正如在大後方的皇帝指揮前線將士要前進幾里後退幾尺,必定不能切合戰機,進退失據,徒吞敗果。 胡亂用力,身體又累又慢,又干擾內勁的運作,必定處處是凹凸處,處處是丟頂處,時時犯雙重之戒。被打臉也是剛好。 ----------------------------------------------------- 20150829 大家都有強者我朋友,我也有。 某傷科高帥 看過此文後 觸發出傷科醫師自救法。 他說trigger point 在「至少要做十次以上的調整」 簡言之,酸痛來自 筋膜的錯位 以肩背項頸 為例,先開出正力椿,使大部分結構處於統整良好態。 此時自己肩背的宿疾、筋膜的糾結散亂纏綿 就會浮出來 而且此時可以調動的筋會被限縮在 糾纏區 (有點像趕魚到池角再抓的感覺) 只要你自己 輕輕的左右伸展 擺動數次 即可感覺 糾纏的筋被慢慢的理順 同樣的道理 肩背的筋理順後 可以再往下去調整自己的腰、甚至是髖、膝關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