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 星期三

教學簡記(三.七)2025-04-02

指領 引入中軸 貼身打 陰陽轉換不穩態 推掌組手 

指領是一切的總指揮,或許局部練習會有肘領、腳趾領,但實際使用時是指領優先。手起、身隨、足追。目的是為了外三合整勁,上下相隨。因為整勁需求有外三合,這時又有指領和湧泉領的分化,宗岳門的技術採用指領稍牽技術,以啟動我們所有的拳肘膝腿擒化摔。不同家門技術有不同的配套,或許有些家門覺得湧泉領好用,但以我們的技術體系,則是以指領為主導。我們選擇將指揮所放在第一前線,以即時得知戰況調度兵力。

我們的技術核心是引進落空合即出。又因為對手喜歡打我充滿弱點的中軸,所以我直接以我的中軸為誘餌,讓對方能深入打擊我的中軸,我則在無限貼近中軸時,才以技術化開,這在槍法就是見肉分槍。簡單說引入中軸是引進落空+對方打我中軸這兩條件下成立的。引入中軸的好處:我的力量大、對方力量強弩之末,我容易變動,我出擊容易打到對方、對方不易變動。

太極拳喜歡貼身打,因為中距離打,技術很吃雙方的神經反應速度,一但年齡增長,本來閃得過的拳,可能就閃不過了,本來可用的技術,可能就會變得處處破綻了。而一旦貼身,我可以用我的粘技去干擾控制對方,讓對方的變化速度嚴重下降,即使我只控制1秒,這一秒的差異就是天與地了。而且粘控技術隨著年齡不易退化還能進步,可以彌補老化所帶來的反應變慢的不利。而且一般沒特別針對練習過,在貼身近距離不易快速靈活的出重拳,常是纏抱僵持了事,或是進入摔法,而我們的拳有利在貼身距離出擊,並結合摔法,等於是把別人帶入我們的優勢主場。古稱:打人如親嘴、打人如咬耳。

我們在引落轉換為出擊的落空瞬間,要讓自己呈現一種極度不穩定的狀態,也就是陰陽轉換不穩態,要徹底鬆空,但又靈動。就是拳論說的靜中觸動動猶靜,腹內鬆靜氣騰然。這種體感和兩腋生風練出的體感一樣,都是氣內丹田凝聚,全身鬆空,再舒展開。甚至氣打的體感就是兩腋生風的十倍速播放。

推掌組手,手由前隅回後隅時,要依序展指,擰轉筋骨,翻筋轉骨,在每一個暫停的瞬間,用左手一指測試,要有擰轉出的筋力支撐,不可一碰即潰。接下來,則是在整個回後隅的過程中,都要有正力衍生出的筋力支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