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9日 星期三

教學簡記(三.八)2025-04-09

 一羽不能加 一氣脹縮  練大用小 先練摔合正力  方圓交變 推掌組手旋指擰筋小臂成弓

定指移身,是練習一羽不能加的重要練習。我們施技的過程,不額外對對方施加壓力,由頭到尾保持同樣的輕微接觸,直到最後確定得機得勢,才以打擊。由化解到控制到摔跌時,都是同樣的輕接觸。

一氣脹縮:我們身手步的移動,都是用一氣脹縮的概念在操作,不單獨活動,要整勁。兩腋生風的練習就是一氣脹縮的重要練習。記得吸氣入丹田時,兩腳要順勢一虛,呈現下蹲的外形,但不是刻意下蹲,而是氣入丹田所致。

練大用小:三大化解的上翻肘、下壓(翻)肘、中平肘,在單獨練習時,動作會放到很大,讓學員徹底了解內含技術細節。但是實際使用時,大多會有不同程度的外形縮小,雖然內在律動是一樣的。譬如單鞭的右手,其實就是中型的下壓肘,但是必須要大型的下壓肘練出後才能使用。又譬如,面對打臉刺拳,我使用「流法」的右上翻肘加左帶掌化解截勁後倒手反擊,這時上翻肘動作會很小而不易看出,但內在的律動是一樣的。面對對手的右勾拳,看距離不同,打頭高度可用左上翻肘取平行化解,或是出平行的左砸拳化解。如果是擊腹右勾拳,看角度,會順勢用下壓肘或是串子化解。但因為分擊(打擊)時,速度快、節奏快,化解動作會很小,持續時間很短。並不是三大化解法只能應對摔法,而是在應對打擊時,它的動作會縮小。

先練摔合正力:因為打擊時,動作小,速度快,不易檢查動作是不是合於正力,所以會先練習動作大,速度稍慢的摔法來確認動作正確性,是不是都完全合於正力。而且相對動作小,容易只用局部力的打擊。動作大的摔法的練習可以強迫練出全身的整合律動。

我們只使用正力,正力的範圍只在方椿、圓椿內變動。以上翻肘為例,一開始是圓樁,滾鑽刺出成方樁,拉手貼耳成圓樁,轉身合力又變成方樁,最後方樁出手。記得最後出手要呈方樁,力量才會最強。

推掌組手旋指擰筋小臂成弓:由前置的砸拳開始,手回後隅的途出,要依序旋指,讓小臂的筋擰轉,才能產生基於正力的筋力,讓手在後退時,不會崩潰。到後隅時,再依序旋指擰筋維持支撐力來自割脖子,最後才再出手到前隅。

重視單掌:唯有良好的單掌,套路裡眩目燦爛的招法才是精巧的實用招法,而不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