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動搖身 獅搖功 畏力如畏刃解說 托掌體驗
氣動搖身是以自身中軸,鬆身自轉。獅搖功是以手帶身旋轉,手往後隅走,身走下弧或是上弧而公轉。
在漂浮和溶解的內在體感基礎上,如何對敵勁更好的順應,古人提出了「畏力」的練法,利用人類恐懼的本能來鍛練自己。除此之外還有「身是黃金不給碰,對方手上有塗毒、塗屎,遇到老虎」等類似概念的練法,而遇虎法和等下要介紹的白刃法比較類似,都是利用強大的生死威脅感來強化感宮,整合全身勁力。
光是講「畏力」,很容易無感,覺得我被碰一下又不會怎樣,但如果被刀碰一下呢?如果是被虎爪碰一下呢?是不是就覺得不一樣了?
因為宗岳門所傳承的拳術是兵拳架,概念是兵拳合一,要求長短兵和徒手拳術的內在律動是一樣的,只是表現外形與應用時機稍有不同,這樣內在律動一練出,就能讓三種應用都有一定基礎,日後針對鍛練時進步較快。
而因為古人本來就是兵拳皆練,所以很容易就能畏拳畏力如畏兵刃,而現代人較少有體驗兵刃的經驗,所以要特別用小型刀刃來體會,一但體會過,原本散漫開闊的身型,就會變得縮小,要化不化的化解就會變得認真化解,還有平行疊臂的要求,以及制而後打的要求,都會突然做的很好。
簡單的練法就是:餵勁者先用徒手做各種攻擊,讓學員用所學化解或閃避,然後,拿出帶套小刀,再慢速攻擊一次,再然後取下皮套,使用開鋒小刀,以極慢速再攻擊一次,學員的警覺性會提昇很多。要注意的是,開鋒小刀很危險,雙方都要謹慎小心注意,以慢速進行,而且也不可一開始就用開鋒,要依徒手、帶套、無刃、開刃的次第進行練習,逐步提昇學員的敬畏心,激發戰鬥本能。
當體驗過後,日後要練習即使對方徒手,或只是遇到微細的力量,也用面對刀刃同樣的狀態來面對,就是「畏力如畏刀刃」。練得好之後,就會因畏小力的訓練,日後就不畏巨力。
再講一下體感,如看鬼片,嚇到全身發麻而變得更敏銳、動作更對。人一恐懼就會縮,更會眼盯著力。因恐懼而全神貫注、意識集中、激發潛能、直覺戰鬥能力,也就是因害怕而勇敢。
要怕到手都軟了,腳也軟了,身也縮了,才能做到最恰當的反應。皮毛要攻,要汗毛直豎,戒慎恐懼。
畏力,可使拳論所述完美呈現。
最後以托掌的體驗做結尾,推掌順環而下就是托掌,要記得往後隅走。以托掌纏頸為例,方位不對的往上鎖緊、方位對採入環、採挒肘入環、採挒肘靠入環,學員的受威脅體感大概是:1:5:10:15。可見有正確入環確實可以極大增加鎖頸威力。
再以托掌抱大腿為例,如果只是隨意往上抬腳,對方仍可抗抬打擊,甚至可以重心前下壓破勢。如果正確往後隅做出托掌,對方會立刻感到重心不穩難以抗衡,很容易被摔倒。對方的重心前下壓破勢這招也會因為托掌本就是動樁,內含強大正力,而難以撼動,只能被我摔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