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領側踹 打手歌 指領外三合 氣爆打 翻形樁 帶掌正面鎖 踢打摔拿孰重?
側踹或側蹬,如果隨意抬腳踹力量為1,先直線收大腿到胸再直線踹出力量可2-3,如果是推掌式的側踹,力可到4,落點較低,約對方腹及大腿之間,但速度較快,且己方耗能低。領掌式側踹,落點較高約下巴到胸,力可到3,在同樣柔軟度下,可蹬的稍高一些。
打手歌是王宗岳祖師的打架總綱,共六句。第一句,掤履擠按需認真,是說13勢的方位要認清楚,別搞錯了,強調方位的重要性。接下來,上下相隨人難進,說移動時要外三合,手足同到,才會速度快結構有力。前兩句講自己要方位準加外三合,才能結構有力且移動快。
第三句,任他巨力來打我,是心法,要時時刻刻順敵人,要因敵成體,如火作焰如水生波。但不是討打,因為可以有第四句,牽動四兩拔千斤的效果。那要如何達到,要第五句,引進落空合即出,來操作,而操作時要注意沾粘連隨不丟頂。注意是引進,不是引出,所以是貼身打。合即出,所以融合控制後要立即出手,不要戲耍,以防敵人突然變打。在引進落空時的走化時,同時要能達成粘的效果,粘是我順人背。而且要能連續操作不可有斷點。要隨,也就是順敵人。不可丟,不要跑太遠丟失敵人力量的追蹤,也不要丟失自己的正力。不可頂,頂抗就不會隨人,也不會引進而是引出了。
譬如對方出一拳隨即收手想出第二拳,那我就上下相隨往前壓進來達到引進的效果,然後落空合而敷鎖,再用另手出手攻擊。也就是要引進落空,在移動時要記得上下相隨。單看外觀,其實太極拳是很常壓進去打的。
外三合,目的是整勁,可以用指領由上往下整,也可以湧泉領由下往上整。因為太極拳是上下相隨,所以是指領由上往下整。因為都是外三合,所以都有不俗的威力和速度。因為我平常練指領,熟綀度高,所以兩種來實測時我個人做的指領帶掌或是戳拳,耗能更低、速度較快,力道略強一些。各師各有妙法,指領湧泉領只要有相應的配套措施和熟練度,都能有用,只是我們是採用指領法。
氣爆打法,速度突加,配合聲勢,近距可以打人措手不及並干擾心神,或是用做圈外的突進之用。練法是雙手略呈交叉抱胸,吸氣但身體縮小而自然下蹲,同時感覺自己身體內部無限寬廣舒展放鬆,持續吸氣縮小身體,直到吸到不能再吸了,縮到不能再縮了,謂之氣爆臨界點,再放鬆猛然爆開。一開始不習慣爆開,可以先全身脹開就好,熟練後會慢慢加速。練者在縮身時,教者可以站在後方向內環抱,讓練者更體會「身縮而意闊」的感覺。
翻形樁,其實是被壓制的大敗形,是敗中求勝的活法。反身大纏也是由翻形椿返回裹形樁。翻形椿也要能龍腰出手,以戳拳為例,裏形:翻形:正側,力道約為3:2:1。
帶掌常跑到對方身後纏頸再摔,但也有正面纏鎖的用法,往前一步,帶掌,手抱肘,臉貼臉,肩架下巴,把對方頭弄歪,然後再後退、下蹲(可用下壓肘身法)。
陳師兄問到,對宗岳門來說,踢打摔拿孰重? 我說都重,但要在走粘控制的前提下,因敵成體,當踢就踢,當打就打,當摔就摔,當拿就拿,順人而動,不執著要施何技,如水生波流變,不強做硬要。所以我們的技法都是同時含有各種變打能力的本手。當然有的武術以拳踢為主輔以少量摔,有的以摔為主配上少量打,各有強調,但只要能配合良好,都是優秀的武術。
近日通臂拳習練者參加搧巴掌大賽被KO,陳師兄問我的看法,個人認為,先不論這比賽對大腦的傷害,這是一個單項賽事,要贏要打出的勁力強,自己對傷害承受夠。和武術似乎有點像,但不同點更多,和標槍、鐵餅或許更相像一點。贏了這比賽,去打拳擊打踢拳打MMA不見得贏,反之打踢拳的來比這個也不見一定獲勝。以比賽影像來看,通臂拳或許輸出的力量相比稍弱,因並沒真的看過通臂打鬥,但實際打鬥應用或許出手頻率更高,或是打擊手法本身就含有控制手法並可結合摔法也不一定。總之我不會因為某拳擊手參加鐵餅賽丟輸人就說他拳擊打得不好,因實在是沒什麼可比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